close

IMG_4559_s.jpg

 

兩週前的連假,參加嘉明湖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短短幾天不急不徐的山林生活,

讓我挖掘出許多被忙碌都市生活掩蓋的感知。

也好像為這幾年工作、生活中的掙扎,

理出了一點頭續,找到了想要前進的方向。

我將停滯二年的部落格重新開張,

想好好為找自已的過程留下記錄,

無意間翻閱2014年停筆的最後一篇文章:

離開繁忙的都市總是讓人放鬆且愉悅,
腳下踩的不再是隔絕了生命的柏油路面,而是會呼吸的土地,
漫步高聳參天的古木杉林間,伴著風聲雨聲蟲鳴鳥語,
因都市生活而封閉的感觀頓時開啟。

阿凡達電影裡提到所有的樹都是連在一起的,
像個巨型網絡,其實在大自然裡一點都沒錯。
陽光、雲、風、水、土地原是個平衡的循環,萬物各自扮演著自已的角色,
讓這循環平衡且運轉流暢。每次回到大自然才感覺像是到了真正的家。
真是諷刺,說是像回家,但是親近大自然也是在搞破壞。
干擾了棲息其中的動物,一步一腳走出的路也在摧殘生長其上的植物。
唉呀呀!怎麼做,才能不再破壞
怎麼做,這美好的生命才能延續

 

我驚訝地發現,這次工作假期的收獲,

竟是當年失落心情的解答。

以往為了征服山嶺、欣賞壯麗景致爬山,

親近了大自然卻還是與路上的一切擦身而過。

藉由手作步道,放慢了時間,縮短了距離,

我有能緩緩彎下腰,

讓雙手、雙腳,讓身體與土地連結。

感覺真的像潘朵拉星的納美人,與樹、與土地成為一體。

難怪老師說療癒了土地,我們也被療癒。

 

上週未,利用教會聚會的時間,

向教友們分享行程的記錄與收獲。

會後,一位經歷過商場大小風浪,在對岸打滾多年的大哥,

語氣非常堅決地要我繼續記錄這些珍貴的精神。

另一位長期於生活中投入手作的醫師大哥則遞來一本書,

隨手翻閱封面折口,

我嚇一大跳,

吃驚地問醫生大哥徐銘謙不是男的?!

對!沒錯阿。她是女生。

照片看起來她好像年紀跟我差不多哪?

嗯!應該大你沒幾歲喲。

"…(呆)"

沒想到這本書就這麼自動送上門來。

我歡喜又訝異地接下它,

標題寫著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想起很尊敬的王明嘉老師之前開過一堂課如何設計一個世界最好的LOGO”

我心想,或許他們有很相似的精神。

 

隨著活動的激情退去,我的心慢慢從山林回到水泥屋內。

星期天晚上,處理完小孩睡覺,獨自加班把Line貼圖畫完送審,

一面想著,這真的是我想做的事嗎?

禮拜一原本是可以投入工作的,

但心裡還為前一晚的思緒所困,

我索性順著自由工作者的惰性,

丟下工作,拿起這本問號開始咀嚼。

作者把當年遠赴美國阿帕拉契山脈參與手作步道的經驗記錄下來。

很像讀亞歷塞維奇的紀實文學,

運用她細膩的感受與觀點,

讓我彷佛身歷其境般參與了那段旅程。

讀到一半,我若有所思地攤開剛買的全新速寫本,

在第一頁,為自已寫下一段話:

2017.3.13

新的開始

這本的內容,

要留給在大自然當中的自已。

20170313地圖上最美的問號_s_1.jpg

 

之後繼續讀下去,我不得不將裡面幾段很有感觸的段落抄寫下來。

這段文字是徐銘謙在整修步道時,

因面臨砍樹、殺死整窩蜜蜂和誤傷山椒魚這些生命抉擇處境而做的思考。

既然已經開始抄寫,我索性就把這段當自已這本速寫本的序。

"

與山椒魚相遇…

我想,人們之所以對於殺害其他生物麻木不仁,

可能因為我們很少用自已的雙眼與感官近距離瞭解與觀察土地。

因而缺乏對於細行事物的敏感度。

而文明為人類帶來的最大損失,

就是切斷人與土地親密的連結感。

以及相信現代機械足以取代雙手完成所有事情。

教育並沒有彌補這個認知上的缺失,

因應現代分門別類的專業,

反而是在去除人們對自然與生命的感知能力,

並致力於散播遠離土地與勞動的價值,離得越遠就越文明、越高尚。

 

在這種文明教育下,人們為了休閒發展出來的娛樂,

即使表面上是熱愛大自然的戶外遊憩,

實際卻是一種與理解自然無關的活動,

純粹只是滿足暫時逃離都市,放鬆壓力的慾望而已。

在步道上健行,你可以享受自然、

呼吸新鮮空氣,

甚至也叫的出動、植物的學名。

但你不會知道提供新鮮空氣的樹林自已的生長計劃;

如果有小生物出現,也只是稍縱即逝的驚嘆。

 

經過手作步道的緩慢過程,

有助於人們真正認識一個地方的物種跟環境,

更重要的是瞭解我們跟自然之間的關係,

就這個角度而言,

用手作步道與自然農法的啟發很類似,

我們用雙手與自然的生命接觸,

才能恢復對地球上美麗的事物的敏感與溫柔,

面對各種細微抉擇的時候,

不斷反覆透過實作的過程與結果,

去認識屬於它(牠)們的哲學,

我們就會越來越明白,

我們並不擁有一棵樹、

一條河流、

一隻飛鳥、

一條游魚、

甚至一塊土石,

那麼我們就會更加小心。

"​

20170313地圖上最美的問號_s_2.jpg

20170313地圖上最美的問號_s_3.jpg

我特別有印像的人物:領隊泰德、副領隊克莉絲汀、放下啤酒打開話匣子的比爾

 

 

20170313地圖上最美的問號_s_4.jpg

描繪夢幻美麗山村藍圖的班頓.麥凱 vs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

 

原本只是想打發不想工作的心情,沒想到一讀不可收拾。

連午餐也顧不得吃,一口氣趁小孩下課前把它啃完。

我只加了五天的活動,就得到那麼多感動,

絕對相信徐銘謙在千里之外的山徑待上那麼久,

一定有更多深刻的感動與體悟,

透過書本,能細細訴說那些深刻的感觸,絕對是舒暢的解脫。

 

 

班頓.麥凱在一百年前,首倡阿帕拉契山徑的夢想。

十年前,徐銘謙在阿帕拉山徑想像著台灣也有這樣一幅美麗的圖像。

十年後,我參加了嘉明湖手作步道工作假期,

 

抱著接受手作步道洗禮後的感動,

啃完這本夢幻的書,

我了解了千里步道工作人員奮力向前的原因。

我看到了他們內心深處那股強大的信念,

支持、摧促、鼓舞他們繼續往前,

親自感受過這樣的魔力,

真的很美,很消魂。

我想告訴大家,一起手作步道,

會了解,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69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